第三节 我的父亲母亲(三)(1/2)
作者:蓝惜月
我父亲的特权甚至表现在家庭体制上:他有两个正妻。
这本来是不合礼仪的混乱了嫡庶之分。可是由于有我英明的公公司马炎的御旨特批这不合礼仪的事儿就变得不仅很合礼仪而且简直成了光荣的象征:除了我父亲谁还有那个本事能让皇上在日理万机中亲自过问他的家事?
这两个正妻并不是同时娶的。第一个原配李夫人是魏中书令李丰之女嫁给我父亲后据说感情十分和洽还生了两个美丽的女儿。
可惜好景不长几年之后李丰与当时的皇后之父张缉、夏候玄等人合谋想要除去司马师还政于魏帝曹芳。只是那帮蠢才谋事又不秘八字还没一撇就先被司马师知道了。司马师怒不可遏当即派人把李丰叫去问话。
李丰如果贼一点知道大事不妙赶紧找个借口溜掉再带上一家老小从后门逃命去兴许还有一线生机。偏偏他又是个不知死活的家伙这个时候了还乖乖地跟着司马师的人走。好嘛到了司马师那儿立刻就成了阶下囚。司马师问他话他还不识时务赶紧招愣着装傻。
司马师也是悍到极点了一个朝廷重臣他当场就拔出刀来把他像劈柴那样劈成了两半根本审都懒得再审了。同时出指令搜捕所有的同党诛灭他们的宗族。
我父亲那时正跟朋友下棋玩呢一听说岳父出了事立刻散了棋局跑进书房忙活了一阵穿上朝服就往宫里跑。家人在后面追着到了宫里才知道并不是为岳家求情而是向皇帝上表请求离婚。
皇帝当时自身都难保了哪管他这些烂事。最后还是司马家兄弟接了表准予我父亲离婚。同时格外开恩赦免了李夫人的死罪只将她配到边疆充军。
李夫人哭哭啼啼地收拾了一些衣物去戍所等待徙边。可笑的是在李夫人滞留戍所的那一晚我父亲还曾经深情款款地去探望她在她被关押的小屋里留宿。晚上还和她诗词相答留下了一著名的联句现在坊间刊印的诗集中还很容易找到这:
与妻李夫人联句
室中是阿谁?叹息声正悲。(贾)
叹息亦何为?但恐大义亏。(李)
大义同胶漆匪石心不移。(贾)
人谁不虑终日月有合离。(李)
我心子所达子心我所知。(贾)
若能不食言与君同所宜。(李)
多么夫妻情深啊面对李夫人的悲叹父亲用《诗经≈1;柏舟&g;》中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李夫人大概心里也明白自己的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到底还是不放心。于是父亲又重申立场信誓旦旦地表白说:“我心子所达子心我所知”。李夫人这才含着热泪告别了亲爱的夫君。
如果李夫人死在了那苦寒之地或许她还能一直抱着父亲对她的爱体谅父亲跟她离婚确实是出于万不得已。可是事实总是那么悲凉残酷。很快我公公司马炎即位大赦天下李夫人被放还了。
她回到京城的时候应该是喜极而泣的可是当她想走入那曾经万分熟悉的家时就傻眼了:那里只有紧闭的大门和粗暴的恶奴。她走的时候明明还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她跟丈夫离别的时候明明还是恩恩爱爱泪眼相看的可是她好容易拣了一条命回来了丈夫却不见踪影了。
她问了旁人才明白这个家早就没有了她的位置了她亲爱的夫君已经另娶新妻。
这个新妻就是我的母亲晋朝名闻遐迩的悍妇郭氏讳槐是也。
李夫人也不是无用的小软儿她辗转托人给我父亲传话告知她回来的消息并要求父亲实践“匪石心不移”的诺言。
父亲不知所措在回答皇上问话时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司马炎也真是个体贴臣下的好主子问明了情况后不仅不怪罪还为此事特地颁下了御笔亲诏。准许我父亲“置左右夫人”不分嫡庶两头大。
这下我奶奶高兴了因为她特别喜欢那个知书达理的前儿媳对新娶的泼妇也就是俺娘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要说起来奶奶与李夫人还真是一路人都是崇尚节义把《节妇传》、《烈女传》背得滚瓜烂熟的女人。我奶奶当初听闻了成济弑君之事每每在家里大骂成济死有余辜家人总是躲到一边窃笑。我父亲也对此讳莫如深根本不敢让奶奶知道成济只是刽子手她的儿子才是主谋。
奶奶对我母亲再不满意可是我母亲也是出身名门又是明媒正娶的前儿媳却是公开离婚了的不好怎么表态。现在既然有了皇帝的恩诏那还怕什么?当即催我父亲去接李夫人回家。
父亲估计也心动了夫人嘛总是不嫌多的。可是且慢家里那河东狮吼怎么办?
没错我母亲就是那河东狮当时正在家里吼着呢:“那李氏乃一罪奴有什么资格跟我平起平坐?皇上也是巧得很那么多国家大事不管管起我家里的事来了。我告诉你贾充你要是敢拿着鸡毛当令箭借着有什么诏书就把那女人接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一面吼一面砰砰砰砰给了我父亲几巴掌再揣上两脚临了还觉得不解气又抓了我父亲一脸狮爪印。
父亲一声都不敢吭躲在家里养了好几日伤。也终于想明白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